close
馬拉松錯誤.png 

在我國,馬拉松越來越受到大家的喜愛,可也“埋下”健康危機,非專業運動員在比賽中出現運動損傷的例子非常常見,因此在參加馬拉松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否則極易造成韌帶、肌肉拉傷,誘發膝關節、腳踝和髖骨關節嚴重磨損,甚至誘發猝死風險。“因此,參加馬拉松時,有些錯誤的行為千萬別犯。”


錯誤行為一:未進行心血管疾病風險篩檢

跑馬拉松的最大風險就是猝死,因此美國運動醫學協會心血管疾病風險進行分級,建議低風險人群基本無必要諮詢醫生做進一步心血管評估檢查;而中、高風險人群若想進行馬拉松訓練或比賽必須事先諮詢醫生,並依醫囑進行相關檢查,得到許可,方能訓練及比賽。

風險分級:

低風險人群:男<45歲,女<55歲;之前無任何心血管疾病;風險因數≤1。

中度風險人群:年齡超過低風險人群年齡;風險因數≥2。

高風險人群:曾或現患有心血管疾病;曾或現患有呼吸系統或代謝類疾病。


錯誤行為二:參賽前吃的太多或太少

參加馬拉松前,許多參賽者最為關心的是自己該吃些什麼?吃太多或太少都會導致受傷的可能,一般賽前3-4小時以低、中升糖指數的食物為主食,比如燕麥片、全麥麵包等,另根據個人喜好搭配適量低脂類食物,如蘋果、柳丁、葡萄柚汁、脫脂(酸)奶、魚肉、雞蛋、瘦牛肉等。

賽前1-2小時可用能量棒、穀物棒、牛奶搭配早餐穀物、優酪乳、水果;賽前不到1小時可選擇運動飲料、能量棒或含糖飲料。此外,在馬拉松比賽過程中,可選擇高升糖指數的食物,如:香蕉、能量棒或含糖飲料等,賽中選擇運動飲料優於選擇水。


錯誤行為三:快到終點時去衝刺

據統計,馬拉松最容易出事的階段就是衝刺,看到牌子上說要到終點了請衝刺,這種情況最易發生意外。因為在身體已經接近透支極限的情況下,盲目的衝刺只會給自己的整個生理系統以最後的崩潰一擊。

許多業餘選手把馬拉松的終點當做百米賽跑,想用衝刺去完成,但須切記馬拉松不是中短跑,比賽時業餘選手不要隨便改變速度,也不要在臨近終點時衝刺,均速跑是最理想的狀態,可降低因過度疲勞而發生運動損傷的可能性。


錯誤行為四:使用不對護膝或酸痛貼布

為了緩解關節在長時間運動後出現損傷,有人想到用護膝進行保護,但專家們仿佛表示,護膝用的不對反而容易造成膝關節損傷。目前市面上販售的護膝多是把膝關節部位全部包裹住,髕骨活動受到了限制,摩擦加劇,損傷也相應出現。

人在奔跑時,隨著膝關節的不斷屈伸,髕骨沿著自己的軌道上下運動。“好的護膝要給髕骨預留出運動的軌道。”而最適合馬拉松選手使用的護膝應該是膝關節兩側和後面位置有足夠的保護力,,保證髕骨不易左右搖晃,失去穩定性,同時前面給髕骨上下運動預留好空間。

此外,酸痛貼布也不能隨意使用,建議最好請專業人員幫助,否則適得其反。


錯誤行為五:到達終點後立馬休息

長時間的跑動,到達終點後不少人會馬上停下彎腰撐住膝蓋大口呼吸,或者直接累癱倒地,突然的降速使大批選手出現噁心、嘔吐、頭暈的現象。而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選手跑到終點後,在繼續慢慢的減緩速度,慢跑至少五分鐘以上,等過了心血管反應期後(約20-30分鐘後),才可以躺下來進行適當的按摩放鬆。


錯誤行為六:跑完後泡熱水澡或桑拿

對於比賽後出現的酸痛感,選手們常常會在當晚泡個熱水澡或蒸桑拿,進行所謂的熱療。酸痛用可用熱療緩解沒錯,但是不要馬上進行,容易導致血液循環加速,肌肉膨脹,加重代謝物的滲進。

正確的做法是隔天後再進行熱療,如果酸痛感持續超過24小時,一定要去醫院康復科看看,可能出現深層損傷。


切記!跑前要做好訓練和熱身

最後,賽前熱身是預防出現疾病損傷的基礎,適宜的馬拉松熱身順序:事先快走或慢跑以提高身體溫度約攝氏1度左右,即達剛要出汗的程度;動態拉筋,並活動關節。

馬拉松賽前不建議做靜態拉筋。取而代之,應選擇適宜的動態拉筋:動作模式應選擇與跑步模式貼近;牽拉肌群為跑步相關肌群;幅度由小到大,適應運動要求即可,且全程動作應控制良好;通常建議:每種拉筋動作重複5-10次。



參考資料:39健康網


arrow
arrow

    全民保健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